一、世界上睡眠时间最长的种子?
不同的植物种子休眠的时间长短不一。有的只有几天,几个月,有的可以几年,几十年。世界上睡眠时间最长的目前来看只有大王莲。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里发现了一颗古王莲的种子,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,拿去中,结果发芽了。也就是说这个王莲种子休眠期最少可以休眠两千多年。
二、全球睡眠最长的熊猫?
大熊猫寿命和人不同,一些非人工养殖的大熊猫寿命一般是在十八到二十周岁,而动物园大熊猫寿命是二十五到三十周岁。按照2015吉尼斯世界纪录,有一个大熊猫名字叫佳佳,寿命很长,达到38周岁,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寿的大熊猫。但是比较遗憾的是,佳佳最终病魔的缠身离开了,年龄上永远停在38周岁。
大熊猫,一天要睡12小时以上,每天除了吃竹子外,就是爬到树上睡觉。
三、世界最长的种子?
过去曾经有过一个消息,说是埃及的金字塔里,发现了千年前的小麦,种下去仍然能够发芽生长。后来才知道,这是不法商人为了骗取钱财搞的一个卑劣的骗局。
植物种子的寿命,短的只有几天,甚至几小时,一般的有几个月、几年,寿命超过十五年,已算是长命的了。
那么,世界上有没有千年不死的最长命的种子呢?有的,那就是我国的古莲子。这是1951年在辽宁省普兰店泡子屯村的泥炭层里发现的。人们推断它们已在地下静静的睡了一千年左右,但是它们并没有死亡。我国科学工作者用锉刀轻轻地把古莲子外面的硬壳锉破,然后泡在水里,古莲子不久就抽出嫩绿的幼芽来了。北京植物园1953年栽种的古莲子,在1955年夏天就开出了粉红色的荷花,沉睡千年的古莲子被人们唤醒了。不少国家的植物园从我国要去了这种莲花种子,并已栽种成活
四、哪个悠悠球实际睡眠时间最长?
光子精灵,风行者和风暴YO-YO的阳光
五、睡眠时间最长的动物是什么?
树袋熊。
1.树袋熊又名“考拉”,是一种树栖动物,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。这种动物只生活在澳大利亚,主要栖息在桉树上,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22个小时左右。
2.棕蝠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惊人的20个小时,清醒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,一生之中大约有83%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。这种动物睡觉时呈大头朝下的姿势,只在夜间活动。
3.枭猴是真正意义上的“夜行者”,也被称之为“夜猴”,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17个小时左右。它们在夜间最为活跃,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森林地区。
4.猫、老鼠、猪和印度豹都喜欢睡懒觉,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2小时左右。蝙蝠、沙鼠和狮子每天的睡眠时间更长,达到13小时左右。也就是说,它们一生之中有多达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梦乡中度过。
5.动物的睡眠习惯与它们居住的环境和饮食有关,生活在北美洲的一种小蝙蝠,每天睡觉时间长达20个小时,堪称睡觉时间最长的动物。
六、蒲公英种子最长保存时间?
四五年以后才不会发芽。
野生植物种子生命力很顽强,如果干燥常温环境下存放,4-5年不成问题。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圆锥状,表面棕褐色,皱缩,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,基部渐狭成叶柄,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,花葶上部紫红色,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;头状花序,总苞钟状,瘦果暗褐色,长冠毛白色,花果期4~10月。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、婆婆丁、华花郎等。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头状花序,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,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。
七、长豆角种子寿命最长几年?
豆角种有保质期,一般是1年。隔年的豆种就不发芽了,保存豆种要注意干燥、不要暴晒、要注意适量透风等。
春季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,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,6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收,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种。夏秋季栽培于5月中旬至8月初播种,7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收。
八、生长周期最长的白菜种子?
花心大白菜
(1)该品种是由半结球变种的顶生叶抱合后进一步加强而形成,其叶球的顶端向外翻卷,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“花心”。
(2)该品种具有早熟性,生长期一般为60-80天左右,其植株较矮小,但具有较强的耐热性。
(3)该品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,也被称为“黄芽菜”。
九、国内最粗最长韭菜种子?
巨型韭菜791亩产鲜韭菜8000-9000公斤,平均17-18根韭菜达1斤重,株高50厘米以上,株丛直立,植株生长快,长势旺盛强壮。
叶鞘长且粗壮,叶片绿色,宽大肥厚,叶宽1.5厘米左右,最大叶宽2.3厘米。单株重28-30 克,最大单株重可达40克以上。分孽力强,一年生单株分孽8-10个,3年生单株分孽30个以上。
抗寒性极强,直到冬季11月,其它韭菜上部己干枯,而791 韭菜却郁郁葱葱,长势良好。
雪花纷飞的12月,791地上部少数叶尖颜色变紫,但大部分叶片仍然青绿。试验表明:短期冰雪覆盖791韭菜仍可以收割食用,故群众称之为“巨型雪韭”。
十、生育期最长白菜种子?
花心大白菜
(1)该品种是由半结球变种的顶生叶抱合后进一步加强而形成,其叶球的顶端向外翻卷,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“花心”。
(2)该品种具有早熟性,生长期一般为60-80天左右,其植株较矮小,但具有较强的耐热性。
(3)该品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,也被称为“黄芽菜”。